中学特别是高中教育如何适应经济发展,是教育界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。地处苏、鲁、豫、皖四省交界处的江苏丰县中学,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。
在丰县县城的郊区,我们看到这样一条标语:龙飞凤鸣钟灵地,物华天宝富士乡。这里有两个出名的东西,一个是生长在大沙河两岸的富士苹果,一个就是丰县中学。这个位于江苏最北端的县中,不仅是江苏省级重点中学,也是苏北教育战线上的一颗明珠。
常听人讲:“上了丰中,进了大学门。上大学,不足喜;进了丰中要请酒。”真有这么神吗?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了丰中的大门。
一跨进丰县中学,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影壁,镏金的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左右两侧,一边是主教学楼,一边是科学馆,而位于教学楼后的体育馆的规模和气势恐怕在苏北也找不出第二个。校园深处绿树成荫,掩映着可容纳1600名住校生的学生公寓,而离校门不远处的主餐厅也正在建设中。陪同我们参观的同志说:“我们还要建起标准的篮球场、排球场和网球场,使学校成为一个多功能的中学。”
很少听说中学有建科学馆的,我们被天文台式屋顶的建筑吸引了。进入大厅,一尊爱因斯坦的塑像矗立在面前,拾梯而上,楼道两旁不仅有化学实验室、物理实验室、生物实验室,还有布满数十台计算机的一个个微机教室和语音听力室。最后我们到了球形屋顶,果然,这是一个天文实验室,一架只有在天文馆才可以见到的天文望远镜眺望着浩渺的苍穹。
跨过马路,路东是教师住宅区,一栋栋漂亮的五层楼房静静地躺在那里。陪同的王老师说:“我们丰中近三年盖了七栋教师宿舍楼,现在老师的住房问题已经全部解决了,家家都有100平方米以上的新居。”
“钱从哪来?”刘遵德校长回答:“银行贷一点,上级支持一点,教职工集资一点,依靠政策办学收一点,社会捐助一点,这些使得我们有了4000多万元的资金,从1994到1998年,就能够彻底把学校翻建了一遍。”
要教出一批高素质的毕业生,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。特别是要培养、选拔一批优秀青年教师。
目前重点中学的师资状况也不容乐观。怎么办?丰中的做法是:打破大锅饭,引入竞争机制,使教师有危机意识。丰县中学近三年以来共补充了40多名新毕业的大学生,按照一般的规律,一年入门,三年称职,八年才能成为教学骨干。为了促进新人成才,学校打破常规,激励加压,每年搞一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,二年搞一次“低资高聘”,我们在学校见到一位28岁的青年教师,他说他去年被学校评聘为高级教师,现在享受着与高级教师一样的待遇。
不做教书匠,要做教育家,这是丰中领导对老师的要求,也是丰中教师追求的目标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,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鼓励老师积极投入教科研,以科研促名师,促教学,这是丰中领导的大境界。目前,学校正承担着中国科学院和省教委的《中学生学习方法及心理研究》和《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相衔接的机制构件的研究》课题,涉及2个年级15个班,教师们通过教学和科研工作相结合的实践,不仅培养出了教科研意识,也迅速地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。
我们经常在别的学校看到,大事小事找校长,苦事累事找校长,为了突出教育教学这个中心,丰县中学大胆地实行了中学两级管理体制:校长一级,各职能处室和年级组一级,人、财、物权力全面下放。校长抓大事,处室明责任,上下沟通快,问题易解决。结果,全校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整体。
“过去,我们培养的学生,死读书,读死书,结果在进入社会后,往往不能适应现实经济发展的需求。所以,我们现在提出要培养会做事、会求知、会合作的学生。”刘校长说,“这样才能获得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动力。”
在丰中,经常可以听到一个名词——“3015工程”,就是把45分钟的一堂课,分成30分钟的讲课和15分钟的自我训练,讲练结合,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。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,不仅比知识的掌握,也比实践的动手能力,同时寻求课本中学不到的东西。
提到教学质量,我们不禁想到该校96届毕业生张磊。他曾在江苏省《招生通讯报》上介绍过自己的学习经验,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:“我优异的学习成绩不仅仅来自于老师对知识的精心传授,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老师教会了我怎样去学习,怎样去研究问题。”“怎样去学习,怎样去研究问题”,这正是丰中教育教学的特色,也正是丰中学生素质高、适应性强的真正奥秘。